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建賬號
登錄業績疲軟的張家界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張家界”)擬處置旗下房產“補血”。5月10日,張家界發布公告稱,該公司擬處置旗下長沙海東青大廈12套房產,建筑面積合計1793.1平方米。資產處置已經取得張家界市國資委同意批復,將以1440.4萬元的評估價格,通過公開掛牌轉讓方式處置相關房產。張家界表示,此舉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公司利潤。
張家界近兩年業績持續走低。數據顯示,2018年一季度,該公司預計虧損1450萬-1500萬元,較去年同期下降237.06%-241.78%。2017年度,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.5億元,同比下降7.18%;雖然歸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6736.22萬元,同比增長10.15%;但扣非后凈利潤僅為49.93萬元,同比下降99.19%。張家界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于武陵山大道、楊家界大道等道路封閉施工,致使楊家界索道營業收入大幅下滑;受“薩德事件”影響,韓國市場接待量大幅下滑,對寶峰湖景區效益影響較大;募投項目大庸古城建設期間,新增大額土地使用權攤銷及借款利息費用。
事實上,張家界去年就已經在逐步清理旗下資產。財報顯示,張家界去年全年的凈利潤主要依靠拆遷補償款0.24億元及剝離子公司實現投資收益0.42億元。在高額的非經常性損益中,除政府補貼外,主要來源于協議轉讓張家界游客中心有限公司、張家界茶業發展有限公司、張家界鄉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3家公司100%的股權。
業內人士指出,張家界內部業務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,對于該公司整體業績形成拖累。處置不良資產,雖然有利于聚焦主業和增厚業績,但有可能會引起短期陣痛。當下旅游消費生活化、社交化、時尚化趨勢明顯,對傳統景區提出更高要求。目前張家界休閑、個性旅游資源開發層次仍然不高,表現形式單一,游客參與度相對較弱,企業想要穩定業績與市場,更應該從業務改革與開發上多下功夫。
*本文來源:北京商報,作者:徐慧、武媛媛,原標題:《張家界旅游集團擬賣房獲利》。